體驗旅發大會精品旅游路線——觸摸歷史 感受鄉愁
- 1571276115
- 河北新聞網
“這里的風景有歷史沉淀感和地方文化風情!”10月16日,第四屆省旅發大會的一名嘉賓在觀摩井陘南橫口陶瓷水鎮時這樣感慨。
不止是在井陘南橫口陶瓷水鎮,記者跟隨一路嘉賓沿著此次旅發大會打造的精品旅游路線參觀游覽時,體驗到了更多歷史文化帶來的濃濃“鄉愁”。
深挖歷史文化價值
行至滹沱河生態走廊靈壽段,路過松滹灣,看到地標性建筑千乘之國雕塑,便到了松陽河文化小鎮·靈石灣。
中山文化是河北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鎮廣場上實景演出的《中山記憶》,將游客帶回2300年前的中山古國,感受當時的風土人情。進入主殿中山殿,非物質文化遺產插花技藝、中山古國千年文化圖文展盡收眼底。穿過中山殿,便是一條具有民俗風情的中山古國集市街。身著仿中山國服飾的街頭小販,各種地方特色小吃,揚琴等民俗樂器表演,到處都充滿著中山古國的文化氛圍。
“我就是沖著這個中山古國才來參加此次旅發大會的,2300年的歷史文化很值得一看。”石家莊市民趙女士說。
若想真正揭開中山古國歷史面紗,需要到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一探究竟。在中山國文化體驗館,“山”字形青銅器、十五連盞銅燈、錯金銀銅牛屏插座等一件件文創產品格外引人注目。雙翼神獸、四龍四鳳銅方案等精美工藝品比比皆是,這些工藝品再現了古中山國青銅器物的厚重與精美,也成為推廣當地文化的名片。
注重現代文明特色
在中西建筑藝術結合的珍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段家樓,幾位女嘉賓不斷在閨秀小樓內置門鏡前親身體驗,“這個鏡子好神奇,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都能呈現出人的全身像。”不僅如此,德國進口瓷磚、特制的墻壁式通風系統、漢白玉龍鳳電壁爐、隱秘的地下通道等匠心獨具的建筑設計理念,同樣贏得了嘉賓的陣陣贊嘆。
最能激發景區人文氣息和情感共鳴的應屬工人書社。一間1972年的職工食堂被改造成了書社,設置了閱覽、展示、休閑和會議四區,分為地上和地下,展現了段家樓正豐礦的煤礦文化底蘊。
凸顯地域文化內涵
“水的古意,美麗瓷鄉”,井陘南橫口陶瓷水鎮正在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民俗文化、歷史因素以及現代的管理和修復,讓這里的一切充滿了生機。”深圳市代表團的一名嘉賓說。
南院坐南朝北、磚木結構,“九道門”設置,作為南橫口民居古建的典型代表,馬家大院引起了眾多嘉賓駐足。用水缸、瓷罐和砂鍋砌起來的圍墻,用碎陶瓷制作的大瓷瓶,DIY專屬陶瓷作品……整個村子到處都彰顯著陶瓷元素。據了解,這里的民居也具有陶瓷特色。原來,橫口村建于西漢年間,這里是井陘現代陶瓷業的發源地,也是河北四大名窯——井陘窯十二處遺址之一,有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窯址群。
如今此處現存窯場遺跡均為清朝或民國所建,有4353平方米,是我省保存較為完好的一處饅頭窯遺址區。地面的14座窯場居高臺而下臨河,窯爐、作坊等遺跡成片集中、構成完整,勾勒出一幅燒陶制瓷的完整場景,反映了當年陶瓷手工業的繁盛景象,也成了井陘陶瓷歷史演化延沿的活化石。 (記者 苑立立)
征文啟事
為能讓網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記錄旅途美好回憶,北京旅游網特面向全球網友公開征集文旅類稿件。范圍涵括吃喝玩樂游購娛展演等屬于文旅范疇的內容均可,形式圖文、視頻均可。
稿件必須原創。稿件一經采用,即有機會獲得景區門票、精美禮品,更有機會參與北京旅游網年終盛典活動。
投稿郵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詢QQ:490768046
更多北京旅游攻略
短信獲取驗證碼
用戶無需注冊即可快捷登錄,登錄后可申請成為作家